首页>热门课程> 热门课程 >两会经济与政策解读

两会经济与政策解读

  时间: 2024-01-30   

【主讲人】

黄奇帆:重庆市原市长,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二次、三次、四次党代会代表,二届、三届、四届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市二届、三届、四届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国经济、中国改革问题、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

 

谢伏瞻:河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九大代表,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

 

林毅夫:原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

 

杨建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原副部长)、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先后参与铁路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国家重要领域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能源(煤炭、石油、电力、化工、新能源)、交通(港口、铁路、公路、民航、城市轨道交通)、钢铁、稀土、汽车、房地产等多领域战略研究和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参与多省、地、市五年规划研究工作。近年来, 重点开展各相关产业全 球价值链、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国际竞 争力战略,以及贸易摩擦相关政策等问题研究。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产业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小鲁: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七十余篇。两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博士论文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杰出博士论文奖。主要著作:《第三产业与生产劳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矛盾》(课题组长、第一作者)、《中国农村工业化与经济增长》(英文学术专著,即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市场化改革等。


宋晓梧:原国务院东北办副主任,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曾任国务院体改办党组成员、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兼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体改委分配和社会保障司司长兼国务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收入分配、税收制度改革、共同富裕等。

 

姚 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2009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浦山国际经济学奖(2008年、2010年)、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08年)。被评为2006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青年领袖。

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制度转型、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

 

【课程简介】

深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走向,结合2025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全面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政策。本课程适合对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和市场趋势有兴趣的专业人士、投资者和政策研究者。

 

【课程大纲】

经济增长目标与宏观政策


增长目标明确:2025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 5% 左右,体现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与挑战,如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增收压力大等问题,保持必要经济增速的重要性。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设定相对更高的赤字率,提高了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的规模,以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重点保障了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补短板。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通过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等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


扩大消费需求:将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除了必要的 “以旧换新” 补贴外,更多地从激发消费需求入手,如通过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为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消费的稳定增长。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政府投资发挥有效作用,实施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负面清单” 管理,加快推进 2023 年 1 万亿元增发国债支持的项目实施。同时,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依托项目推介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转型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制造业中试平台数量不断增加。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优化布局、做强做优,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出口保持一定规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未来产业有序布局。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同时,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试点,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政策措施,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大重点领域引资力度。此外,还将开展 “服务保障进外企” 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外资企业的合理诉求。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相关高校、医院、企业总部等向雄安新区疏解,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授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出台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布局更趋优化。


城乡融合发展:印发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